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2023-01-01 14:46 中宣在線
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何淳寬
一、2022年政府工作回顧
2022年,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實現了本屆政府工作良好開局。
預計,地區生產總值近2000億元,增長4.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8.5億元,居全省第6位,增長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5%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18%左右;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2%和7.5%。
?。ㄒ唬┚珳适┎叻€增長,全市經濟承壓前行。常態化開展“訪千企、解難題、優環境”活動,解決企業反映問題1.2萬個。開展就業促進行動,兌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社保費減免、一次性就業補貼等政策2億余元,解決企業用工4.2萬人,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實施有效投資攻堅行動。689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70億元,投資完成率居全省第3位。開展“皖美消費·樂享宣城”消費促進活動,帶動消費7.8億元。
?。ǘ﹫远ú灰拼賱撔?,三次產業協同發展。實施科技創新“雙倍增”行動,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54家,新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6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57.3%,居全省第3位。創成省級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居全省第4位。實現科技特派員服務行政村全覆蓋,轉化應用農業“四新”科技成果379項。實施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行動。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家、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7家。實施三產“鍛長補短”行動,獲批省級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單位2個、服務業改革創新首批試點單位1個。
?。ㄈ┏种院阍龊髣?,開放合作持續深化。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蘇皖合作示范區、“一地六縣”合作區建設,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94個。大力開展“雙招雙引”,定期舉辦“宣向未來”企業家沙龍和新落戶企業座談活動,設立50億元產業鏈投資引導基金,新建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500個,居全省第1位。落實產業人才政策“宣八條”,兌現人才補貼4800余萬元,新增技能人才3萬人。啟動批而未供、閑置和工業低效土地處置攻堅行動。廣德、寧國經開區再次進入全省開發區綜合評價30強,并實現位次前移。
?。ㄋ模屪C遇補功能,城鄉建設品質提升。啟動城市功能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城市更新和雙修行動,完成中心城市建設投資150億元。完成老城區47個小區、11條路段雨污分流和12條道路擁堵點改造,建成口袋公園4個,改造提升公廁35座。開展“難安置”專項治理,完成6299套安置任務。改造老舊小區120個。榮獲2022年度中國領軍智慧城市大獎,城市大腦入圍2022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區“治理大獎”。完成交通投資147億元。成為全國首批“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脫貧人口、監測對象無一人返貧致貧。高起點規劃并啟動建設23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完成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改善行動,經濟強村占比達38%。
?。ㄎ澹﹫猿植恍竷炆鷳B,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加快制造業綠色發展,新增省級綠色工廠6家。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優良天數比率均居全省第2位,水質指數排名全省前列,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建成省級幸福河湖4個。定埠港榮獲全省首個“零碳碼頭”稱號。完成營造林46萬畝,規劃建設國家儲備林260萬畝,林長制工作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創成全省首個全域“中國天然氧吧”。
?。┚哿槊褶k實事,民生福祉保障有力。省定民生實事和市政府10件民生實事順利完成,10項暖民心行動居全省前列。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13.8萬孤老殘幼等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編制中心城區中小學幼兒園布點規劃,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2所,“民轉公”15所,全市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5.7%,中心城區公辦園學位占比達70%??兿徽J定為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半p減”工作提質增效,高考綜合改革平穩落地。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批準施行,建設城鄉老年食堂(助餐點)257個。整治改造菜市場23個,新增家政服務人員6144人。在全省率先頒布實施第四輪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常態化機制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群眾安全感和政法機關執法滿意度保持全省前列。實現創建全省雙擁模范城“五連冠”。
?。ㄆ撸Y而不息改作風,自身建設得到加強。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落實“一改兩為五做到”要求,深入開展“五聚焦五查找”作風建設集中整治和市直單位百名科長“五比五評”活動,全心全意服務群眾、服務市場主體。實行限時辦結制、工作反饋制。嚴格執行厲行節約、堅持“過緊日子”12條措施,“三公”經費支出持續下降。
二、2023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進出口總額增長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3%,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3%,糧食產量、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等完成省下達年度目標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ㄒ唬﹫猿猪椖繛橥?,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堅持常態化的投資“賽馬”和調度機制,突出抓好“十大重點工程”建設,以高水平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強重點項目建設。精準對接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謀劃推進一批戰略性、標志性、引領性的重大項目。加快85個5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建設。實施總裝機容量1920萬千瓦的抽水蓄能規劃,加大“十四五”期間3座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推進力度。開工建設鳳凰山水庫、萬家水庫、湯村水庫和青弋江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啟動南漪湖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完成牛嶺水庫主體工程建設。
提升“雙招雙引”質效。聚焦主導產業和制造業項目,精準開展產業鏈定向招商。做實十大產業鏈招商專班,常態化開展招商推介活動。舉辦境外招商活動。突出資本招商,發揮市產業鏈投資引導基金杠桿作用,大力引進和設立各類私募股權基金。深入開展“宛陵聚才”行動和“宣聚人才·城就未來”引才活動,優化產業人才政策“宣八條”。
優化要素資源供給。扎實推進批而未供、閑置和工業低效土地處置攻堅。強化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創新多元化招聘模式,著力緩解結構性用工難題。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構建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體系,深化政銀擔合作。實施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專項行動,大力推進國有平臺公司向產業集團轉型,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強與市外國有企業和社會資本合作,積極引進戰略投資和重大項目。
?。ǘ﹫猿止I強市,筑牢實體經濟基本盤。以實施工業強市“6543”工程為牽引,推動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
做強產業鏈條。聚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兩大“千億產業”,促進光伏、智慧能源產業發展,加快華晟異質結全產業鏈、固德威儲能逆變器及儲能電池、吉利動力電池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汽車零部件企業加強與整車企業產需對接,支持中鼎和永茂泰等龍頭企業打造汽車零部件高端輕量化產業集聚區,推進鼎瑜智能底盤、華域皮爾博格新能源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涇縣火山湖“超級工廠”、績溪富凱特材高端軸承鋼等項目建設。
培育企業梯隊。突出抓好新投產企業培育。深入實施“千企升級”計劃。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倍增行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引進一批專業化證券公司對企業進行普查,深入挖掘后備企業資源。實施民營龍頭企業倍增行動計劃,加快培育百億產值的“航母企業”、50億-100億產值的“旗艦企業”。
加速園區升級。堅持“一區一策”,推行“管委會+公司”市場化改革,加大向園區賦權賦能力度,加速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宣城經開區“千億園區”建設,推動先進光伏儲能、鋰電新材料產業集聚。支持宣城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推進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與宣城高新區(東區)共建共管。支持廣德經開區進入全省國家級培育園區前三位。
加強數字賦能。加快宣城數字經濟產業園、軟件產業園建設,集聚空間信息大數據產業。依托廣德PCB、寧國電子元器件等產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推動工業大腦、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等區域級平臺建設,支持中鼎、捷圓電子、司爾特等企業建設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
?。ㄈ﹫猿珠_放合作,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搶抓戰略機遇,深化區域合作,爭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安徽排頭兵。
強化產業合作。全力推進蘇皖合作示范區建設,推動“一地六縣”合作區落地做實,加快長三角(宣城)航空航天科技產業園、蘇皖合作示范區(社渚-梅渚)先導區、長三角(湖州·宣城)產業合作區等平臺建設,啟動實施郎廣片區長三角(安徽)生態綠色康養基地建設。深度融入南京、杭州都市圈,加快推進宣州-高淳、寧國-安吉、績溪-臨安等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加強宣州經開區產業集聚和城鎮建設,打造寧宣合作的重要平臺。
強化創新協同。深化共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太湖科創圈,打造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加快提升宛陵科創城、宣城(上海)科創中心等平臺能級。實施高價值發明專利培育工程。優化改革市級科技計劃項目,設立專精特新企業研發專項,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工藝提升、裝備改造、產品研發,推進科技成果中試孵化基地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深化產教融合,加快宣城高級技工學校新校區建設,支持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創成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創建職業技術大學。
強化互聯快通。加快宣績鐵路建設,力爭開工寧宣鐵路,推進寧杭高鐵二通道、池宣鐵路、寧臨城際鐵路前期工作。建成寧安高速,加快推進宣涇高速、涇青高速、寧旌高速和宣廣、蕪宣高速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長高高速宣城段、合杭高速貍橋至新發段。推進蕪宣機場改擴建工程和旌德通用機場建設,完成寧國通用機場改擴建工程。大力發展海鐵聯運、公水聯運,推進水陽江航道提升擴能,加快海棠灣碼頭整合。
?。ㄋ模﹫猿謪f同聯動,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堅持市區一體、市縣聯動,協同推進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山水城市。
提升城市建設品質。立足城市轉型發展,堅持完善“五位一體”工作模式,完成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開展城市更新行動。高起點規劃建設東部新城,加快高鐵站廣場片區綜合改造,打造“城市客廳”。扎實推進中央生態綠地二期、宛陵湖品質提升工程、宛溪河景觀帶二期等項目建設,持續完善敬亭山配套設施,加快道叉河等城市內河綜合整治。優化城市交通路網,一體規劃、分步實施鰲峰路改造,建成青弋江大道九標、陽德路東延等城市主干道。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環衛市場化改革,啟動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二期建設,推進昭亭路、狀元路等城市主干道綠化提升,深化“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示范區域創建,打造“最干凈”城市。強化城市內澇治理,建成運行城市供水設施完善工程,提升城市基本運行保障能力。開展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整治提升行動。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確保城市大腦指揮中心投入使用。完成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實現“一網統管”。
提升協同發展水平。積極探索單區市區域協同發展路徑,加強公共服務等資源統籌整合,推進中心城區與毗鄰縣市城際公交一體、產業合作共促、文旅資源協同,促進協調聯動、一體發展。加快推進經濟強縣建設。加強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支持寧國整體推進省級現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試點、廣德開展縣城品質提升試點、旌德“整縣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各具特色的縣域發展格局。
?。ㄎ澹﹫猿皱戦L補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把擴內需作為重中之重,深入實施服務業“鍛長補短”行動,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恢復和擴大消費。開展“品質生活·樂享消費”促進消費活動,用好購買補貼、消費券、階段性減免門票等舉措,釋放家電、汽車、零售、餐飲、旅游等消費潛力。培育壯大商貿流通企業,支持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動萬達廣場、國購廣場等核心商圈發展,加快北門老街等商業步行街建設,打造夜間經濟集聚區。高標準建設15分鐘便民生活圈,構建中高端、多樣化、多層次商貿服務供給體系。
做強商貿物流業。加大商貿物流企業招引,引導工業企業開展工貿分離,支持物流企業與制造業企業共建供應鏈,建立完善物流體系,切實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加快長三角(宣城)農產品供應鏈中心、長三角(宣城)智慧物流基地建設。加快市本級電商與快遞融合發展,做優東部新城直播電商基地,推進羽絨交易中心建設,打造電子商務集聚區。
打造開放平臺。高質量推進安徽自貿試驗區宣城聯動創新區建設,探索形成一批宣城特色制度創新成果。積極推進宣城綜合保稅區項目建設和申建工作。加快中國(宣城)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發展。建成運營寧波舟山港宣城國際陸港項目一期,探索實現“港務、關務、船務”功能前移。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提振文旅產業。參與共建“大黃山”(皖南)國際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宣涇城市休閑景觀廊道,優化提升皖南“川藏線”自駕廊道,參與構建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著力打造長三角生態文化休閑康養旅游基地。啟動國家級宣紙文化生態保護區申報,推進文房四寶產業轉型升級。運用新媒體等手段加強文旅宣傳推介,創新辦好第十一屆文房四寶文化旅游節,提升“中國文房·詩意宣城”品牌價值和影響力。
?。﹫猿殖青l統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入實施“兩強一增”行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嚴格耕地保護,統籌推進農業“標準地”和“小田變大田”改革,實施農田水利“最后一米”工程,支持和培育種糧大戶。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進長三角農業與健康(兩強一增)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開展生態振興試點鄉鎮、村建設。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新建一批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擴大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加強鄉村產業人才、公共服務人才、鄉土人才、新鄉賢人才隊伍建設。
拓展農民持續增收渠道。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推進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改革。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商,開展“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創建,加快“一村一品”建設。
?。ㄆ撸﹫猿稚鷳B優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加快打造美麗中國“宣城樣板”。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嚴格落實能耗“雙控”和節能審查制度,強化節能預警和用能管控,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有序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設立“雙碳”基金,提升森林、濕地碳匯能力。共建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開展公共機構綠色低碳引領行動,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強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著力消除重污染天氣。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收集處理,有效保障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創新“環保管家”服務模式,全力抓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
加強生態修復和保護。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強化“三區三線”硬約束。完成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任務。啟動中小河流系統治理項目,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推進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建設,推廣“小山變大山”試點改革經驗,大力發展國家儲備林。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調查試點。
?。ò耍﹫猿止步ü蚕?,努力提高群眾生活品質。按照政府主導、需求牽引、專業服務、市場配置的原則,精心實施10項暖民心行動,用心辦好民生實事、關鍵小事。
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進“三公里”就業圈和充分就業社區建設,精準服務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和城鎮困難人員就業,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做好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推進創業宣城建設,打造“創業在宣·城邀你來”創業品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動全民參保擴面。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推進殘疾人福利體系建設。發展社會福利和公益慈善、紅十字等事業。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持續加大教育投入,統籌優化城鄉教育資源布局,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多渠道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位供給。提升“雙減”成效和校內教育教學質量。繼續推廣中小學午餐服務。推進普通高中“三新”改革,實施縣域普通高中托管幫扶工程。促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加強內涵建設,打造特色品牌。
加快健康宣城建設。因時因勢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推進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應急處置中心建設,提升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v深推進綜合醫改,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加強縣級醫院能力建設。依托現有資源設立市級公立中醫院,開展醫療機構中醫和西醫融合試點,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標擴面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服務。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加快文化名市建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開發,推進宣文化傳承發展,提升宣文化的軟實力和影響力。深入挖掘新四軍精神文化內涵,打造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干部教育品牌。鼓勵文藝精品創作,提升“皖南星7天”藝術鄉村建設品牌影響力。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推進15分鐘閱讀圈和城市閱讀空間示范點建設。
三、強化服務意識,優化營商環境,加強自身建設
錘煉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
樹牢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
增強依法行政的行動自覺
強化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
恪守清正廉潔的為政底線
凝聚團結奮斗的前進力量
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2023-01-01 14:46 中宣在線
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何淳寬
一、2022年政府工作回顧
2022年,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實現了本屆政府工作良好開局。
預計,地區生產總值近2000億元,增長4.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8.5億元,居全省第6位,增長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5%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18%左右;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2%和7.5%。
?。ㄒ唬┚珳适┎叻€增長,全市經濟承壓前行。常態化開展“訪千企、解難題、優環境”活動,解決企業反映問題1.2萬個。開展就業促進行動,兌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社保費減免、一次性就業補貼等政策2億余元,解決企業用工4.2萬人,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實施有效投資攻堅行動。689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70億元,投資完成率居全省第3位。開展“皖美消費·樂享宣城”消費促進活動,帶動消費7.8億元。
?。ǘ﹫远ú灰拼賱撔?,三次產業協同發展。實施科技創新“雙倍增”行動,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54家,新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6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57.3%,居全省第3位。創成省級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居全省第4位。實現科技特派員服務行政村全覆蓋,轉化應用農業“四新”科技成果379項。實施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行動。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家、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7家。實施三產“鍛長補短”行動,獲批省級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單位2個、服務業改革創新首批試點單位1個。
?。ㄈ┏种院阍龊髣?,開放合作持續深化。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蘇皖合作示范區、“一地六縣”合作區建設,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94個。大力開展“雙招雙引”,定期舉辦“宣向未來”企業家沙龍和新落戶企業座談活動,設立50億元產業鏈投資引導基金,新建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500個,居全省第1位。落實產業人才政策“宣八條”,兌現人才補貼4800余萬元,新增技能人才3萬人。啟動批而未供、閑置和工業低效土地處置攻堅行動。廣德、寧國經開區再次進入全省開發區綜合評價30強,并實現位次前移。
?。ㄋ模屪C遇補功能,城鄉建設品質提升。啟動城市功能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城市更新和雙修行動,完成中心城市建設投資150億元。完成老城區47個小區、11條路段雨污分流和12條道路擁堵點改造,建成口袋公園4個,改造提升公廁35座。開展“難安置”專項治理,完成6299套安置任務。改造老舊小區120個。榮獲2022年度中國領軍智慧城市大獎,城市大腦入圍2022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區“治理大獎”。完成交通投資147億元。成為全國首批“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脫貧人口、監測對象無一人返貧致貧。高起點規劃并啟動建設23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完成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改善行動,經濟強村占比達38%。
?。ㄎ澹﹫猿植恍竷炆鷳B,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加快制造業綠色發展,新增省級綠色工廠6家。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優良天數比率均居全省第2位,水質指數排名全省前列,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建成省級幸福河湖4個。定埠港榮獲全省首個“零碳碼頭”稱號。完成營造林46萬畝,規劃建設國家儲備林260萬畝,林長制工作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創成全省首個全域“中國天然氧吧”。
?。┚哿槊褶k實事,民生福祉保障有力。省定民生實事和市政府10件民生實事順利完成,10項暖民心行動居全省前列。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13.8萬孤老殘幼等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編制中心城區中小學幼兒園布點規劃,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2所,“民轉公”15所,全市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5.7%,中心城區公辦園學位占比達70%??兿徽J定為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半p減”工作提質增效,高考綜合改革平穩落地。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批準施行,建設城鄉老年食堂(助餐點)257個。整治改造菜市場23個,新增家政服務人員6144人。在全省率先頒布實施第四輪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常態化機制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群眾安全感和政法機關執法滿意度保持全省前列。實現創建全省雙擁模范城“五連冠”。
?。ㄆ撸Y而不息改作風,自身建設得到加強。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落實“一改兩為五做到”要求,深入開展“五聚焦五查找”作風建設集中整治和市直單位百名科長“五比五評”活動,全心全意服務群眾、服務市場主體。實行限時辦結制、工作反饋制。嚴格執行厲行節約、堅持“過緊日子”12條措施,“三公”經費支出持續下降。
二、2023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進出口總額增長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3%,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3%,糧食產量、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等完成省下達年度目標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ㄒ唬﹫猿猪椖繛橥?,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堅持常態化的投資“賽馬”和調度機制,突出抓好“十大重點工程”建設,以高水平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強重點項目建設。精準對接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謀劃推進一批戰略性、標志性、引領性的重大項目。加快85個5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建設。實施總裝機容量1920萬千瓦的抽水蓄能規劃,加大“十四五”期間3座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推進力度。開工建設鳳凰山水庫、萬家水庫、湯村水庫和青弋江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啟動南漪湖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完成牛嶺水庫主體工程建設。
提升“雙招雙引”質效。聚焦主導產業和制造業項目,精準開展產業鏈定向招商。做實十大產業鏈招商專班,常態化開展招商推介活動。舉辦境外招商活動。突出資本招商,發揮市產業鏈投資引導基金杠桿作用,大力引進和設立各類私募股權基金。深入開展“宛陵聚才”行動和“宣聚人才·城就未來”引才活動,優化產業人才政策“宣八條”。
優化要素資源供給。扎實推進批而未供、閑置和工業低效土地處置攻堅。強化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創新多元化招聘模式,著力緩解結構性用工難題。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構建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體系,深化政銀擔合作。實施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專項行動,大力推進國有平臺公司向產業集團轉型,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強與市外國有企業和社會資本合作,積極引進戰略投資和重大項目。
?。ǘ﹫猿止I強市,筑牢實體經濟基本盤。以實施工業強市“6543”工程為牽引,推動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
做強產業鏈條。聚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兩大“千億產業”,促進光伏、智慧能源產業發展,加快華晟異質結全產業鏈、固德威儲能逆變器及儲能電池、吉利動力電池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汽車零部件企業加強與整車企業產需對接,支持中鼎和永茂泰等龍頭企業打造汽車零部件高端輕量化產業集聚區,推進鼎瑜智能底盤、華域皮爾博格新能源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涇縣火山湖“超級工廠”、績溪富凱特材高端軸承鋼等項目建設。
培育企業梯隊。突出抓好新投產企業培育。深入實施“千企升級”計劃。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倍增行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引進一批專業化證券公司對企業進行普查,深入挖掘后備企業資源。實施民營龍頭企業倍增行動計劃,加快培育百億產值的“航母企業”、50億-100億產值的“旗艦企業”。
加速園區升級。堅持“一區一策”,推行“管委會+公司”市場化改革,加大向園區賦權賦能力度,加速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宣城經開區“千億園區”建設,推動先進光伏儲能、鋰電新材料產業集聚。支持宣城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推進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與宣城高新區(東區)共建共管。支持廣德經開區進入全省國家級培育園區前三位。
加強數字賦能。加快宣城數字經濟產業園、軟件產業園建設,集聚空間信息大數據產業。依托廣德PCB、寧國電子元器件等產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推動工業大腦、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等區域級平臺建設,支持中鼎、捷圓電子、司爾特等企業建設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
?。ㄈ﹫猿珠_放合作,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搶抓戰略機遇,深化區域合作,爭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安徽排頭兵。
強化產業合作。全力推進蘇皖合作示范區建設,推動“一地六縣”合作區落地做實,加快長三角(宣城)航空航天科技產業園、蘇皖合作示范區(社渚-梅渚)先導區、長三角(湖州·宣城)產業合作區等平臺建設,啟動實施郎廣片區長三角(安徽)生態綠色康養基地建設。深度融入南京、杭州都市圈,加快推進宣州-高淳、寧國-安吉、績溪-臨安等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加強宣州經開區產業集聚和城鎮建設,打造寧宣合作的重要平臺。
強化創新協同。深化共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太湖科創圈,打造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加快提升宛陵科創城、宣城(上海)科創中心等平臺能級。實施高價值發明專利培育工程。優化改革市級科技計劃項目,設立專精特新企業研發專項,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工藝提升、裝備改造、產品研發,推進科技成果中試孵化基地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深化產教融合,加快宣城高級技工學校新校區建設,支持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創成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創建職業技術大學。
強化互聯快通。加快宣績鐵路建設,力爭開工寧宣鐵路,推進寧杭高鐵二通道、池宣鐵路、寧臨城際鐵路前期工作。建成寧安高速,加快推進宣涇高速、涇青高速、寧旌高速和宣廣、蕪宣高速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長高高速宣城段、合杭高速貍橋至新發段。推進蕪宣機場改擴建工程和旌德通用機場建設,完成寧國通用機場改擴建工程。大力發展海鐵聯運、公水聯運,推進水陽江航道提升擴能,加快海棠灣碼頭整合。
?。ㄋ模﹫猿謪f同聯動,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堅持市區一體、市縣聯動,協同推進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山水城市。
提升城市建設品質。立足城市轉型發展,堅持完善“五位一體”工作模式,完成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開展城市更新行動。高起點規劃建設東部新城,加快高鐵站廣場片區綜合改造,打造“城市客廳”。扎實推進中央生態綠地二期、宛陵湖品質提升工程、宛溪河景觀帶二期等項目建設,持續完善敬亭山配套設施,加快道叉河等城市內河綜合整治。優化城市交通路網,一體規劃、分步實施鰲峰路改造,建成青弋江大道九標、陽德路東延等城市主干道。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環衛市場化改革,啟動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二期建設,推進昭亭路、狀元路等城市主干道綠化提升,深化“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示范區域創建,打造“最干凈”城市。強化城市內澇治理,建成運行城市供水設施完善工程,提升城市基本運行保障能力。開展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整治提升行動。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確保城市大腦指揮中心投入使用。完成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實現“一網統管”。
提升協同發展水平。積極探索單區市區域協同發展路徑,加強公共服務等資源統籌整合,推進中心城區與毗鄰縣市城際公交一體、產業合作共促、文旅資源協同,促進協調聯動、一體發展。加快推進經濟強縣建設。加強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支持寧國整體推進省級現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試點、廣德開展縣城品質提升試點、旌德“整縣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各具特色的縣域發展格局。
?。ㄎ澹﹫猿皱戦L補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把擴內需作為重中之重,深入實施服務業“鍛長補短”行動,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恢復和擴大消費。開展“品質生活·樂享消費”促進消費活動,用好購買補貼、消費券、階段性減免門票等舉措,釋放家電、汽車、零售、餐飲、旅游等消費潛力。培育壯大商貿流通企業,支持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動萬達廣場、國購廣場等核心商圈發展,加快北門老街等商業步行街建設,打造夜間經濟集聚區。高標準建設15分鐘便民生活圈,構建中高端、多樣化、多層次商貿服務供給體系。
做強商貿物流業。加大商貿物流企業招引,引導工業企業開展工貿分離,支持物流企業與制造業企業共建供應鏈,建立完善物流體系,切實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加快長三角(宣城)農產品供應鏈中心、長三角(宣城)智慧物流基地建設。加快市本級電商與快遞融合發展,做優東部新城直播電商基地,推進羽絨交易中心建設,打造電子商務集聚區。
打造開放平臺。高質量推進安徽自貿試驗區宣城聯動創新區建設,探索形成一批宣城特色制度創新成果。積極推進宣城綜合保稅區項目建設和申建工作。加快中國(宣城)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發展。建成運營寧波舟山港宣城國際陸港項目一期,探索實現“港務、關務、船務”功能前移。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提振文旅產業。參與共建“大黃山”(皖南)國際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宣涇城市休閑景觀廊道,優化提升皖南“川藏線”自駕廊道,參與構建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著力打造長三角生態文化休閑康養旅游基地。啟動國家級宣紙文化生態保護區申報,推進文房四寶產業轉型升級。運用新媒體等手段加強文旅宣傳推介,創新辦好第十一屆文房四寶文化旅游節,提升“中國文房·詩意宣城”品牌價值和影響力。
?。﹫猿殖青l統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入實施“兩強一增”行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嚴格耕地保護,統籌推進農業“標準地”和“小田變大田”改革,實施農田水利“最后一米”工程,支持和培育種糧大戶。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進長三角農業與健康(兩強一增)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開展生態振興試點鄉鎮、村建設。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新建一批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擴大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加強鄉村產業人才、公共服務人才、鄉土人才、新鄉賢人才隊伍建設。
拓展農民持續增收渠道。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推進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改革。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商,開展“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創建,加快“一村一品”建設。
?。ㄆ撸﹫猿稚鷳B優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加快打造美麗中國“宣城樣板”。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嚴格落實能耗“雙控”和節能審查制度,強化節能預警和用能管控,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有序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設立“雙碳”基金,提升森林、濕地碳匯能力。共建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開展公共機構綠色低碳引領行動,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強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著力消除重污染天氣。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收集處理,有效保障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創新“環保管家”服務模式,全力抓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
加強生態修復和保護。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強化“三區三線”硬約束。完成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任務。啟動中小河流系統治理項目,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推進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建設,推廣“小山變大山”試點改革經驗,大力發展國家儲備林。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調查試點。
?。ò耍﹫猿止步ü蚕?,努力提高群眾生活品質。按照政府主導、需求牽引、專業服務、市場配置的原則,精心實施10項暖民心行動,用心辦好民生實事、關鍵小事。
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進“三公里”就業圈和充分就業社區建設,精準服務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和城鎮困難人員就業,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做好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推進創業宣城建設,打造“創業在宣·城邀你來”創業品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動全民參保擴面。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推進殘疾人福利體系建設。發展社會福利和公益慈善、紅十字等事業。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持續加大教育投入,統籌優化城鄉教育資源布局,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多渠道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位供給。提升“雙減”成效和校內教育教學質量。繼續推廣中小學午餐服務。推進普通高中“三新”改革,實施縣域普通高中托管幫扶工程。促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加強內涵建設,打造特色品牌。
加快健康宣城建設。因時因勢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推進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應急處置中心建設,提升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v深推進綜合醫改,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加強縣級醫院能力建設。依托現有資源設立市級公立中醫院,開展醫療機構中醫和西醫融合試點,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標擴面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服務。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加快文化名市建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開發,推進宣文化傳承發展,提升宣文化的軟實力和影響力。深入挖掘新四軍精神文化內涵,打造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干部教育品牌。鼓勵文藝精品創作,提升“皖南星7天”藝術鄉村建設品牌影響力。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推進15分鐘閱讀圈和城市閱讀空間示范點建設。
三、強化服務意識,優化營商環境,加強自身建設
錘煉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
樹牢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
增強依法行政的行動自覺
強化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
恪守清正廉潔的為政底線
凝聚團結奮斗的前進力量
責任編輯:夏彩云